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学校特色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建设,全面检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阶段性成效,推动项目与学校内涵建设深度融合,9月2日,校长李翠霞、副校长孙东波带队,继续教育学院相关工作人员陪同,对学校承接的“头雁”项目四个子项目开展了扎实的中期检查与调研指导,通过精准把脉推动项目提质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学校研究应用型大学建设“双轮驱动”。
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演示和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各子项目的进展与成效。在经济管理学院,检查组听取了依托“头雁”项目建设的“‘头雁’培育数据库与‘四雁’项目”汇报。该数据库不仅实现了对学员基础数据、产业动态与帮扶需求的全周期管理,还创新性地将区域经济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与智能匹配,为构建层次分明、协同高效的乡村人才振兴生态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讲雁乡、说雁品、诉雁情、传雁魂”“四雁”项目,以“叙事+产业+情感+精神”为逻辑主线,通过生动讲述雁乡故事、阐释雁品内涵、彰显为农情怀、弘扬奋斗精神,全方位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
动物科技学院展示了依托“头雁”项目开发的“智慧养殖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该系统通过沉浸式体验现代化养殖全流程操作,支持学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疫病诊断、环境调控等高成本、高风险情景的模拟演练,有效破解了实操教学难题,显著提升了培训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是信息技术赋能实践教学的一次成功探索。
智慧课程建设团队演示了“数智人智慧课程”在“头雁”项目中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项目构建了可进行个性化答疑、智能推送学习资源、模拟真实对话场景的“数智人导师”,实现了培训资源的精准投放和教学服务的全天候覆盖。
继续教育学院通过成立大豆、玉米、水稻单产提升与高产创建、设施农业、农产品品牌建设、畜禽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控、鲜食玉米品质提升、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等八个回访团队,以实地走访、组织研讨会、对接资源等多元化形式开展回访帮扶,截至目前已回访头雁学员40 多人次;该工作成效显著,起到了产业升级 “加速器”、乡村人才 “孵化器”、乡村治理 “润滑剂”、农民增收 “新引擎” 的作用;同时受到部省级媒体广泛关注和持续报道,提升了项目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塑造了品牌形象。
李翠霞校长指出,“头雁”项目不仅有效培育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更成为激发学校教学改革与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是学校紧扣研究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将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生动体现。“头雁”项目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广袤乡村的振兴需求,一头连着高校的人才与科技资源,高质量项目成果既服务“头雁”学员,又反哺学科专业建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赢。要进一步加强智慧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将项目打造为汇聚智慧、链通资源、培育典型、展示成果的高地,使其成为赋能乡村振兴和赋能学校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双赋能”典范工程,助力更多“头雁”借助科技之力振翅高飞。
本次中期检查全面展示了学校“头雁”项目的创新成果与特色亮点,标志着项目进入数字化、智慧化赋能的新阶段。学校将持续跟踪问效,不断优化培育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 稿/殷术鑫